昨天是小女兒學校的音樂會,表現一年來的學習成效,雖然少不了荒腔走板,但是老師學生與家長都很當一回事,呈現加拿大教育的可愛。
學生們都要選擇一種樂器,一學期下來要能吹奏指定的旋律,然後這一天上台演奏,大概就是全班一起合奏像小星星亮晶晶這種曲目,實在平凡,但是會場人人安靜聆聽,熱烈鼓掌,好像是參加大型演奏會,大家的心情都類似,要給孩子們支持。技巧雖樸拙,但是充滿了愛。
校長一路笑臉迎人,還送花給音樂老師,在家長面前感謝老師的努力,家長們也上前祝賀,沒有人批評,孩子們也是高興的參與,一團和氣,熱鬧快樂。
會後家長們還幫忙收拾座椅,滿心歡喜,又完成一件陪孩子成長的大事。
明年又會有一批痴心的父母,在寒冷的夜晚,如癡如醉的聽自己的孩子演奏,雖然是歪七扭八的音符,有人還是熱淚穎框。
因為大女兒海瑋就要讀大學了,我們近來跟她參觀校園,認識她要申請的學校,時間過的很快,想到她很快就會離開家,讓我想寫寫感想,談談五年多對她教育的考量。
加拿大的時候剛讀完小學五年級,帶著同學與老師的祝福,用她非常有限的英文,跌跌撞撞的完成義務教育,她剛來的時候因為學制分法不同,在加拿大跳過六年級,直接讀七年級,開始同時上英文與法文課,當時她根本弄不懂課堂上在做什麼,非常困難的過了大概一年,才算慢慢進入狀況,可能因為天性樂觀,她都不擔心。
來加拿大一年之後我們帶著要更擁抱加拿大社會的心情,離開華人聚集的區域,捨下給她很多幫助的華人同學,搬到現在的社區,我們當時的希望之一是讓孩子更融入英語社會,也避開華人聚集而我們無法負擔的高級學區。
我們現在這個社區是高中低階級混雜的地區,從靠近水岸的豪宅到鐵路邊的低收入住宅都有,學區內的商店街上還有販毒與阻街女郎,至於黑幫我想應該也不會沒有,只是加拿大治安好,實在不會讓我們太擔心,這區域內住了很多在附近工廠上班的藍領階級,與少部分水岸區的白領,呈現大幅度的混合,當時我們的香港人家庭醫生還告誡我們說"你的孩子成績如果好,不是她聰明,而是這一區的孩子太笨了"。當時我實在有點擔心,如今經過四年,結果還算滿意。
海瑋在附近的高中就讀,走路上學,同學確實如家庭醫生說的,她很容易就能出頭,讓她有機會當選學生會長,熱烈參與活動,課業上也沒有壓力,學習輕鬆又得到肯定,因為這個社區的組成,同學種族分布平均,反而因此讓她能跟不同的人交流,有完整的生活經驗,變的更成熟。
她在學校主修藝術與戲劇,希望未來能從事這方面的教育工作,所以希望申請York, Western, Queen, and Brock 這幾間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學,她的學業成績算好的,應該會有學校唸,我們很期待她能在大學繼續學習,讓生命更充實,回饋天賦才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