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十分喜愛熱愛戶外活動與大自然,Covid-19前喜愛登山、滑雪、重訓,之
後在國內開始潛水、衝浪、攀岩。疫情時身處學校衛生組組長,必須負責疫情
所有相關的事項,在身扛重責大任的狀況下,為了舒壓與平衡身心,那時的我
時常在週末往宜蘭頭城跑,在衝浪的同時回到海灘坐下,還邊用電腦邊處理學
校疫情的公事,就這樣日日無間斷的壓力下過了幾年,難以喘息卻因山與海穩
住了身心狀態。如今疫情雖遠離,但我也因人生際遇的不同,在2023年與家人
至瑞士旅遊,與在英國遊學時認識已相識15年的德國男友相戀而後決定結婚,因而離開了教職,開啟人生新的篇章與尋找新的工作。
回顧這些年,山與海給予了我很多的力量,2020夏季因登山O型縱走抽籤
未成,而直接報名了澎湖望安嶼的初級潛水執照課程,望安嶼是一個小小島,
在那裡的潛水課程都在幾乎無人的海裡,在這個潛水課程裡磨練許多我的心志
,其實我是害怕大海的,但海裡的美麗與寂靜卻又讓我極度想嘗試,猶記當時
教練叫我在6公尺深的海裡把嘴裡的呼吸調節器拔掉2/3再放回嘴裡,我下潛上
浮了幾次始終做不出來,因而萌生想放棄的念頭。最後,教練跟我說,休息5分
鐘想一下,如果真的不行我們就先上岸。在這5分鐘裡,只有海浪與天空飛鳥的
聲音,我調整呼吸,默默地考慮著應該怎麼辦!心裡湧出了再試一次吧,大不
了就上岸。結果,當我在海裡拿掉嘴裡2/3的呼吸調節器,另外的1/3仍舊供應
著氧氣讓我能夠很輕鬆的呼吸,只要掌握要訣將調節器放回時排出進水即可。
原來,「一切都是想像形成的恐懼」,想像的恐懼原來是會令人裹足不前的。
另一個想像的恐懼,我體會在「抱石」運動上。常常在從事抱石運動時,遇到
一些看起來很遠、或是得放開四肢其中一肢來前進的下一個點的時後,我會不
夠相信自己,害怕失敗的墜落,害怕能力不足。但要能夠進步,需要在日常的
練習的時候,克服那些心魔,勇敢的出手,並做好墜落的心理準備,技巧才會
進步,才能夠更上一層樓。滑雪運動和衝浪運動,則是要克服對陡峭的坡度與
海深不可測的恐懼,但是身在其中卻能有源源不絕的力量來自於運動本身,我
想這也就像是人的一生吧!在過程中得到勇氣與前進的力量。
疫情解封後,我和家人安排了2023瑞士之旅,在阿爾卑斯山脈中感覺到人
類的渺小,走過艾格峰山腳下,面對著少女峰祈願,沿著策馬特冰河,蜿蜒的
走向馬特洪峰的山腳下,壯碩無比的山脈岩塊衝擊著渺小的我。2024夏與男友
安排義大利多洛米蒂山脈之旅,我們從奧地利大鐘山冰河公路往南前往義大利
,途中層層疊鑾的高聳山脈,還有冰河懸掛的景緻至今仍舊難忘。在多洛米蒂
其中的三尖峰有個難忘之事,到達三尖峰後抬頭看到隔壁的山塊有小人影在上
方行走,我們便跟了上去,沒想到到了上方是一方小道沿著山壁,我們沒有攜
帶裝備適不適合前進的,但還是硬著頭皮,扶著山壁的延行鐵索一路走,到達
了高臨面對三尖峰無敵景致後,我們還是繼續前行上爬,沿途男友分享有旅客
用德文問著他:你的裝備呢?就快到達之時我們發現要到達頂點需要攀岩裝備
,且山坡皆是碎石,我們沒有攜帶安全帽,立馬決定快速回程,回程往下的同
時,我遇到一個像是教練的旅客,用英文笑笑的和我說:你們今天真是有個冒
險的一天。我回答:這次真的沒有準備裝備,下次一定會備齊再來。這次的經
驗也讓我學習到了「紮實準備的重要性」,為了防範意外,充足的準備往往可
以在危難時刻發揮功能。我實在太愛多洛米蒂山脈,我一定會再回訪,下一次
我會做好準備再上山。
我們在日常生活與旅行中學習成長,不論在哪個階段,保持著學習的心態
,用隨時調整和修正自己的角度去經驗/驚艷自己人生的旅程,正向積極,這
就是我下一階段人生想要繼續保持的。